“市场成交确实有所回暖,最近也一直有专人在负责看地。”某广州在杭开发商愤愤地说道,“但是,这过程却难言喜悦,因为结果横竖都一样,不拿地亏损,拿了地还是亏损。”
作为任何一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生存的前提是运转,土地一直都是房企的命根,房企的土地“存粮”就是其运转的基础,所以,万科、恒大等房企一直都有丰厚的土地储备但对于新入杭的房企来说,短短的一两年时间,手上基本上没有存地可言。
为了公司战略和节约成本,必须要拿地!然而,土地市场的回暖速度,令不少房企亮瞎了眼:7月初,泰禾集团以楼面价12504元/㎡、溢价率70%夺得余杭区未来科技城85号地块,而整个板块的销售均价一直在15000元/㎡左右徘徊;上周,西湖边的“西湖电影院”和“中华饭店”两地块成交,楼面价分别为48024元/㎡和40538元/㎡,因为超过了杭州土地拍卖溢价率上限49%,最终实现了杭州历史上第一次商业地块的配保,分别是2250㎡和3100㎡,妥妥地坐稳了那个大家都不再提的“X王”位置。
终于,随着成交回暖,当大部分开发商开始感叹今年可以完成销售任务,实现止损,甚至于有多余闲钱打算再购点“存粮”扩充版图的时候,新一轮的高成本却已然在路上。
杭州今年的成交量一直不错,月均在7000套左右,然而成交价格却并没有大的提升,“我们项目的成交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不敢涨价,周边3-5个项目虎视眈眈盯着,涨价那就是白白地送客户。”某湖州籍杭州开发商说道。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有限的前景下,开发商并不敢轻易提价。随之而来的高价地项目势必又将面临低卖甚至贱卖的下场,“拿地就亏”成为致命的咒语。
7月初,有一份《浙江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流入市场,明确规定“对于在售商品住宅库存过大,消化周期超过2年的市、县(市、区),或在售、在建待售商品住宅和已出让待建商品住宅用地过多,累计消化周期超过3年的市、县(市、区),暂停商品住宅用地供应。”
截至6月底,据透明售房网数据,杭州市区的可售住宅面积1122万方,按照近5年杭州市区商品住宅年销售面积均值700万方估算,需要约1.6年。以100㎡的套均面积估算,杭州市区商品住宅潜在供应量约合12万-20万套,潜在供应量的去化时间约为1.8-2.8年。“在售商品住宅库存大”这顶帽子杭州戴得。
《通知》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减少库存,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过,也从侧面反映供应量可能会在下一阶段缩小,房地产开发商的“存粮”或将面临一个“有钱难觅”的境地。然而,不拿地是死,拿了地至少还有一线生机。为了生存,拍地市场动辄几十轮甚至上百轮的竞拍或将再次出现在杭州下半年的土地拍卖会。一旦拿下高价地,开发商的售价水涨船高,房价上涨,有购房者愿意买单,开发商还能生存,然而,如果购房者不买单呢?
6月,王健林在新华网《思客》栏目曾经说过,虽然现在看到一线和二线主要城市的房价在上涨,似乎市场在回暖,但整体来看离真正回暖还差得很远,因为中国楼市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
“土地价格居高不下,销售价格又难以上涨,如此下去,公司在杭州真的是无路可走了。”某广东籍在杭开发商抱怨道,“现在政府定价非常精准,只土地招拍挂价格基本上就已经是该区域的成本价,只要再经历几轮竞拍,开发商就难再言盈利。”(文/苏萍)
版权所有:日照天宁置业有限公司 邮箱:rztianning@163.com
鲁ICP备11017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