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黄金十年”还是“白银十年”,不同类型的专家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在各种“阶段论”争议中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未来或将改换一个新的说法:迎接“新周期”。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写入2016年经济工作发展规划中,这意味着它将成为未来几年重点强化的新经济学理论,也必将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现阶段,因为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我们要注重供给侧改革,重视市场的价值和作用,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在 第六届和讯地产风云榜暨2015年地产财富势力榜发布会上表示。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成未来主流
一个没有经历过“寒冬”、只有“春夏”的行业,或只有牛市、没有熊市的行业,是不成熟的行业。只有经历过顺境和逆境、牛市和熊市、完整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这个行业才可能成长与成熟,其从业人员才能更加从容与理性。
在吴晓求看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是一码事,这些词汇在经济学里其实早就有。供给和需求永远是市场的两个方面,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侧重于需求方还是侧重于供给方,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
“从实践来看,以刺激总需求为目的的传统经济手段并未有效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还放大了经济波动,使得经济周期越来越短,以致让调控陷入无力应对的局面。与此同时,每一轮政策‘踩油门’之后,都会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以及银行不良资产和地方政府债务增加;而每一轮‘踩刹车’之后,又会造成高利贷泛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生存艰难、股市下跌、市场悲观情绪蔓延等。”滕泰称。
“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未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不起作用,只是说重点要让市场发挥重要的作用。”吴晓求强调,“从重视需求到重视供给,意味着我们从过去重视总量扩张、规模扩张到现在重视结构调整,包括去过剩产能、去僵尸企业,这些都是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结构调整。”
滕泰认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供给形成阶段、供给扩张阶段、供给成熟阶段和供给老化阶段。“经济出现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产业进入了供给成熟阶段或供给老化阶段。面对这些问题,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主张放松供给约束、降低社会成本、吸引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样才能使经济尽快恢复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
他还举例说,在iPhone手机问世之前,世界对这款手机的需求是不存在的,只有当iPhone手机面世后,新的需求和新的产业链才被创造出来。在近期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有关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创新供给引导消费”。这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提出的“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不谋而合。
“以房地产市场为例,以前一直是通过打压需求来稳定房价。新供给主义认为,应该增加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房投入,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最终实现抑制房价的目的。”滕泰说。
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怎么玩
2015年“两会”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一些经济学家也把其视同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时至今日,“互联网+”风潮已使整个房地产行业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众筹、营销、家装、社区服务、互联网等正在以不同方式深入这个行业的上下游环节。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也在这个行业里从最时髦的词汇变成最重要的行动动力。
如果说互联网推动了行业商业模式外化的转变,那么金融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涵式作用。地产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当前房企向轻资产运营的重要手段。汇联金融执行董事郭馨孺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金融将在未来几年内更深刻融入地产、重构地产、助力地产,最终助力新常态。”
鉴于此,如何借助“互联网”以及“金融”的创新力量,寻求下一个十年的突破口,成为近段时间诸多房企研究的课题。
参与圆桌讨论的企业人士表示,从企业的角度,开发商已开始进行多方面尝试。首先是不动产的金融化,融资成为贯穿整个地产商价值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地产商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以便更好地和其他行业嫁接,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最后,房地产公司对新事物的探索,如何转型、分化、优化,和资本市场结合,以实现估值的翻番--这几方面特征越来越明显。
可以预见的是,企业积极变革带来的行业变革,给媒体平台的转型也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力。发布会上,和讯地产与汇联金融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和讯房产借此打造的地产金融平台———和房贷产品亦正式亮相。
据和讯房产事业部副总经理吴晓丹介绍“和讯网的第一标签是金融属性,可帮助部分开发商完成商业模式的重构;第二个标签互联网,基于金融资源的优势,初步完成了大金融生态圈和生态系统的构架,目前底层交易用户数据已打通,并开始应用到各垂直领域。”吴晓丹称。
版权所有:日照天宁置业有限公司 邮箱:rztianning@163.com
鲁ICP备11017552号-1